地方合作处赴工学院开展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座谈会

发稿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2

4月17日,丽水学院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座谈会在我院11D205会议室召开。丽水学院原副校长蒋黎红、市经信局数字化处处长胡治滨、校地方合作处处长胡伟俭,以及我院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会。

 

需求对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此次座谈会旨在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丽水市产业链自动化改造。丽水学院拥有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及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和丰硕的科研成果,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持续为地方输送人才。此外,丽水学院与市经信局共建的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丽水市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等平台,为校地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丽水市数字化赋能产业链的需求、方案与合作模式展开深入研讨。企业希望引入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在合作模式上,提出两大方向:一是开展产学研协作,由丽水学院提供技术与人才,企业提供实践场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建设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平台,丽水学院计划入驻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经信局回应:政策扶持,深化协作

胡治滨分析了丽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尽管部分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自动化水平低、数字化应用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为此,市经信局将加大对数字化赋能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并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协作,共同推进产业链自动化改造。

长效机制:明确分工,推进落地

蒋黎红在讲话中指出,企业自动化改造是丽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的重要使命。他表示,学校将整合人才和科研资源,全力支持地方合作处与工学院的协作,为产业链自动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支撑,并将其纳入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他鼓励工学院科研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胡伟俭在总结中指出,工学院需优化专业设置,开展订单式培养;市经信局将出台针对性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此次座谈会明确了合作方向,未来双方将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项目落地,助力丽水产业链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院在教学科研、团队配置、实验室建设及科研项目成果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字经济浪潮下,自动化改造是丽水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工学院愿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合作处携手推改造进程。

展望未来:数字化赋能,共促经济腾飞

此次座谈会明确了未来工作方向,为市经信局和丽水学院的长效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推进项目实施,探索数字化赋能新模式,为丽水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自动化改造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座谈会的举办,标志着丽水学院在数字化赋能产业链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校地协同、政企联动的合作模式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一审:马文华  二审:曹伟平  三审:潘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