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浙西南革命寻迹小队的丽水之行

发稿时间:2021-08-28浏览次数:23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回望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作为丽院学子,为了更好的了解浙西南这片热土上的革命历史和传承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院浙西南革命寻迹小队在莲都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寻迹实践,志在通过追溯革命脉络,延续红色热火。

瓯江龙

起着地区雕塑作用的博物馆无疑是寻迹小队的第一站。在丽水市博物馆,寻迹小队领略到了丽水的市井生活、风土民情、百工技艺和文化娱乐。在以《瓯江烽火》为主题的展览橱窗里,队员们看到了中华自由党党徽章、游击队员使用过的棉毯、太平天国铁炮等等因革命战争留下的东西,大多为先烈的后人所捐。革命时期的文物虽静默地躺着,但它们身上的斑驳仿佛诉说着当年。红尘烟火,依稀可辨,一曲瓯江魂更是唤醒了人们的红色回忆。

忆峥嵘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寻迹小队的第二站。整个纪念馆有“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抗日救亡,解放浙西南”三个展区。小队神情肃穆,顺着馆内时间线清楚的回顾了当时战争场景,并拍摄视记录了讲解视频,通过讲解录制视频,对于这段历史成员对浙西南革命精神也有了深刻的认知。在出馆处有一面LED红墙小队全部成员站成一排,铿锵有力地念出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精神内涵“忠诚使命,植根人民,求是挺进”。一颗坚定信仰的种子就此深埋于心。

巷中红

寻迹小队的第三站来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旧址。这座二进合院式建筑表面是一个律师会所,实际上是一个中共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和工作场所,通过查阅资料团队了解到在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迁到丽水后,黄景之就把事务所腾出来给党组织使用,一家三口都协助党的工作,轮流放哨。小队切身感受到了当时的革命环境的恶劣,对革命党人永不磨灭的意志有了更崇高的敬意。小巷和它的那段光辉岁月虽隐藏在了历史的尘烟中,但那一抹红依然在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

英伟颂

怀着敬仰寻迹小队的第四站来到了刘英故居。一栋普通的民居,朴实而清幽,一件件家具简朴而陈旧。小队与这里的保安交谈得知刘英故居重新装修过,这里便是原来的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而在刘英故居附近,有一所刘英小学,为继承革命传统,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95年人民政府将厦河小学命名为“刘英小学”。参观完刘英故居,小队颇有感触,深切感受到了刘英等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

壮志宏

寻迹小队走进小木溪村来到了最后一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小队成员们,端坐在木板凳上,听着老党员们讲述着那一段段光荣岁月。从老党员们的讲述中小队得知了一位老党员党龄已超五十年,小队也了解到更多关于浙西南革命的历史。听着他们说起小木溪村的老党员从三十位减少到二十八位,小队不禁感慨时光已逝,无数党人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革命道路,清澈的爱只为祖国。

九十五年风和雨,八十里路云和雨。蓦然回首,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坚定信念明方向。这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这是每一位丽院学子共同的使命。为此,浙西南革命寻迹小队的5天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感受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独特魅力,重温了浙西南革命的伟大历史,丰富了精神世界。与老党员们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更加明白抗战胜利的不易,深深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精神内涵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成员的心中。每位成员都将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断升华人生追求,砥砺奋进!

【一审:胡庭鹏 二审:王淑华 三审:马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