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心悦
“我们有一个梦想——将BIM、倾斜摄影、GIS、土地与城市规划等技术综合运用到村庄规划中,将莲都区的每一个村庄都建成数字化三维实景模型,指导村庄的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工作,让村庄规划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同时更加直观、便捷和有趣。”丽水学院“超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领队孔潇楠满怀憧憬地说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由团中央指导和组织的年度大型活动。此次丽水学院共派出超过300支团队,而“超维”小队是重点团队之一。这支小队由土木工程和小学教育专业2018级的11名学生组成,当大多数同学已经回家开启了一个月暑期模式时,他们仍然奋斗在丽水市北埠村的大地上,开展规划调研工作。
北埠村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距市区约40公里,包含1个行政村和20余个自然村,共2700多人口。此次规划需综合考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发展、丽水市“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等背景,项目要求高,学科跨度大,技术复杂,即便是市场化的专业团队要圆满完成也并非易事。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暑假之前,他们便通过课余指导等方式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数次召开例会,研读文件、搜集材料、拟定方案、实地勘察等。除此之外,本项目将由“超维”小队联合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莲都分局、丽水学院浙西南BIM中心共同完成,他们还争取到了莲都区“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指挥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因为莲都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超前理念与丽水学院前沿技术成果的一次碰撞,双方一拍即合,大胆谋划了此次三维数字规划项目。多方商讨后,小队将规划工作划分为了三个阶段:现状调研与数据采集、模型建立与信息录入、可行性分析与规划编制,目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
暑期社会实践开始后,他们便分为两组来到北埠村开展工作。现状调研组与村委会以及农户们进行深入交流,搜集村庄布局、产业现状、改造潜力、村民搬迁或改造意愿等信息;数据采集组则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各个自然村之间,通过无人机与GPS设备采集房屋、耕地等各类数据与影像资料,并基于图像建立大型三维实景模型。看到他们搜集各类数据、操作专业设备的身影,很难想象他们只是刚完成大一学业的新生。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分析通常以实地查看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其成果也是二维的、平面化的。而“超维——Ultimate Dimension”小队则通过数字化三维实景模型记录和存储北埠村地理数据,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在模型中测量高程、角度等几何数据,并在模型中搭载各类信息,该模型为下一阶段的村庄规划及其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项目后期规划成果也将是三维模型与其它各维度信息的组合,真正实现了其队名“终极维度”的涵义。三维数字化成果对加快北埠村及周边城乡统筹发展,优化人口资源要素和产业布局,推进数字乡村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该规划模式验证成功后还有望向全省、甚至全国推广。
过程中“超维”小队也经历了很多困难。七月连续的降雨在北埠村造成了若干小型塌方,影响了道路的畅通,也造成了车辆与设备故障、无人机无法起飞等问题。另外,各自然村中海拔最高的后斜村高度超过550米,下车后仍需携带装备步行四十分钟才能到达。好在小队指导老师长期开展村庄规划以及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带队经验丰富,有效地保障了团队的安全。
“我们的项目从选题开始就预示了后续的各种困难,但克服困难才会有收获。”指导老师王喆和李旭平向记者介绍到:“当初我们思考了很久才确定项目类型与内容,这个选题既能够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接触前沿技术,又能锻炼学生与村民等各类人群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该项目实实在在地服务了丽水市的乡村振兴,有政府部门作政策与实施指导,有浙西南BIM中心作为雄厚的技术后盾,学生们得以放开手脚去干,真正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大学生实践与社会发展意义。
同时,“超维”小队还参加了国家自然资源部、中国土地学会等单位指导和主办的2019年村庄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虽来自五湖四海,却立足于丽水,不畏艰难,勇敢攀登,将专业知识播撒在这片大地上,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和精神,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和“丽水之干”最青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