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下午2点,丽水学院工学院赴青田县进口贸易.侨乡调查队一行九人在丽水学院华侨学院韦丹辉,张小倩老师的带领下,乘高铁前往青田县开始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山区县。它东接温州,北接台州,西临丽水,是丽水市下辖县份。青田县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田鱼之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胞达33万之多,分布在世界121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田县侨务资源丰富,县城所在鹤城镇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看上去十分美观,侨文化在当地随处可见。
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是青田县大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青商回归工程”发展战略下,建设“国际名品集散中心”构想的重要环节之一。该商品城集商品展示、电子商务、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位于青田县油竹街道芝竹街,截至2016年底,先后建成三期市场,吸引138家来自欧洲、南北美洲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8家侨资企业入驻。
到了进口商品城,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看花了眼,想不到在一个小小县城,竟会拥有如此规模的进口商品城。首先,我们跟随领队老师在一家名为“法国名酒坊”的红酒专卖店对来自法国的青田籍侨商林献平进行了访谈,听他畅谈回国投资的历程,以及青田人在海外谋求生活与发展的动人故事。同时,非常感谢林总对我们学生的热情招待。之后,在激烈的讨论过后。我们分成几个小组,通过采访、记录、拍照和填写调研问卷,开始我们在商品城的主要调研工作。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付出了汗水,却收获满满。
第二天一早,我们的队伍便出发前往仁庄镇,仁庄镇位于青田县西南部,东与山口镇、方山乡交界,南与汤洋乡、瑞安市为邻,西靠阜山乡,北同章旦乡接壤,交通方便,地理,气候等条件优越,是青田县农业大镇之一,同时也是青田县华侨人数最多的一个镇。
在经历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调研团队来到了仁庄镇。在仁庄镇的调研分两部分,首先是参观了仁庄镇华侨回乡创业的番邦客乡村酒店,听取仁庄镇统战部长、副镇长郑建闯对仁庄镇侨资回流情况及当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构想。随后又参观了应庄垟“鱼水谣”的田鱼育种基地及当地侨乡建设面貌。第二是参观仁庄华侨历史陈列馆。青田的华侨陈列馆展示了青田县作为“华侨之乡”的发展史,是青田华侨文化的一个凝聚地。很多刚回到青田的华侨又或者是年岁已高的华侨都会来到这里了解或是回忆,当然也有像我们这样的游客,想要了解青田的华侨发展史,也来到了这里。根据华侨陈列馆的记载,清初就有青田人侨居国外,发展至今。青田侨乡以居住欧洲为主。不论是侨居国外还是回到家乡,每一位侨胞都对家乡爱的深沉,这个华侨陈列馆也是侨胞们投资两百多万建成的。参观华侨陈列馆,能感受到青田浓厚的华侨文化,自清初至今,华侨们在外努力拼搏,不断发展,最后衣锦还乡,回报家乡。每一代华侨的奋斗方式或许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爱国心却是一样炙热的。随后的座谈会上,庄仁镇侨联的老干部们座参与了此次座谈,我们了解到侨联副主席吴贵权同时也是“龙凤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为了搜集做龙凤灯的资料,常常走访村里的老人,和他们聊龙凤灯,在闲谈中搜寻快失传的技艺。同时,还拜80多岁的叔父和舞龙凤灯的老演员阮伯和、留永仙等老人为师,从老人们掉光了牙齿的瘪嘴里一点一点地掏有用的资料。通过各方努力,吴贵权对独特的“龙凤灯”进行抢救性恢复,开发出踩街、舞台多个版本,老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在座的同学们无不动容。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仁庄镇党委书记廖建利、仁庄镇统战部长、副镇长郑建闯、镇侨联主席杨更西,副主席吴贵权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罗秀云,青田县进口商品城工作人员等人的热情接待,使我们的调研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在这次调研活动后,同学们了解了进口商品城及侨乡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了解了政府对于侨商和侨乡的政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觉得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需要多多实践,多多了解社会的情况,以便于我们阅历的增长,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