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优秀学子个人事迹 ——记胡科迪同学

发稿时间:2021-07-06浏览次数:210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是他的人生信条。知多行少为下下,生于忧患为上上。大学时光是短暂而又美好的,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他常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却从不感叹时光的白白流逝,在过去的两年多里他经历了许多,而这些都使他不断地强大。

善知己身 积蓄力量

人善知,是因为心中有先进的思想和纯洁的灵魂停留。他乐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党的引领下,正确定位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及时改正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他清楚当下自己的力量十分有限,能够做的不多,便将心血全部倾注于学习中,一直将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放在第一的位置。他认真学习课堂上老师之所教,刻苦钻研,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点会在课后通过视频或是和同学讨论反复研究,直到弄懂。他的学测、综测排名始终位于班级前三。当然,他不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更乐于将汗水挥洒在实验室。两年多以来,他接触了许多课堂上没有的东西,曾为绕制电感手磨破了皮,为理想的输出信号反复试验苦思寻觅,更为竞赛疯狂熬夜,四天三夜不眠不休。实验室的锻炼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张张荣誉证书,也是对自己责任、态度、毅力全方位的提升,更让他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引领,感谢同学的帮助。现在的他是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他将一如既往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给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正式迈入了十四五新阶段,国家和民族都将面临更多更新的困难与挑战。作为学生党员更应以身作则,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知而后行 温暖他人

对于他来说,大学生活不仅只有学习,还积极投身于各项志愿活动中。还记得2018年他的第一个志愿活动,是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天空下着小雨,又恰逢敬老院搬迁,他们这群志愿者帮着老人们收拾打包行李,脸上的汗水早已被雨水冲刷,但无怨亦无悔。他们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包了馄饨,尽管有着沟通上的不便,但是从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能够看出他们的满足。也是在这一次,他明白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意义与价值。

2019年暑假,他来到青田县千峡湾给当地居民义务维修家电。由于村庄位置偏僻,村上没有电器修店铺,村民只能带着破损的家电去往离村子很远的镇上维修,十分不便,听闻我们的到来,村民很是欢迎,盛值炎炎夏日,我们忙得满头大汗,但看到等待维修的村民排起的长队和期待的眼神,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村民在得知我们不收任何费用时,有些送来了水果以表谢意,更有一位老奶奶特地给我们煮了茶叶蛋,仔细的一袋袋装起来,一路颤颤巍巍的送到了服务点,并要看着志愿者们吃下才放心的离开。这是人与人之间不可言传的温情,它躲藏在拆卸的电器零件中,洋溢在居民的脸颊上,令人为之感动,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将这份坚持一直传递下去。

2020年疫情期间,他身为村里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发来到村头,参加抗疫志愿活动,对来往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登记,从清晨到深夜,晚上气温很低时甚至需要围着火堆烤火取暖,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连续奋战20小时。自从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后,他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付出生动演绎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总是冲在前面。校运会期间为运动员们送水、包扎伤口,班级里主动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指导,开学报到时在服务点帮忙搬运行李,引导登记,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一个人的志愿犹如黑夜下的孤星或许足够闪耀,但却不足以照亮夜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身边的人,汇聚满天繁星,去照亮那寒冷的夜空,一起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知行合一 甘之如饴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知是开始,行是过程,经历所有,最后做到知行合一才是重中之重。他坚信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在耕耘中舔舐苦痛,收获幸福,笑着生活,拾取成长的指挥。他是一个喜欢忙碌大于闲适的人,他宁可到处奔波忙的不可开交,也不要安逸的躺在床上享受静谧。任职团支书期间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自动化18团支部也获得优秀团支部称号;热心志愿,累计志愿时长超过200小时,获得丽水学院优秀志愿者称号;积极参加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参与新苗人才项目的研究,主持一项国创科研项目的研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浙江省物理竞赛获省三等奖,互联网+获校三等奖、两次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省三奖;还获得省政府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次次的付出和一次次的蜕变,使他从开始的遇事慌乱向处事稳健转变。他相信在老师的关怀和自己的努力下会有更好的明天。他将继续挑战自己的不足,全面发展,争取再创佳绩,愿最后努力编织成光辉岁月,自信汇聚成七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