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工学院是我校规模最大、最具活力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院之一。学院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教学工作扎实规范并呈现蓬勃生机,科学研究锐意进取并诞生丰硕成果,社会服务勤于耕耘并广受业界好评。
学院目前拥有一个省一流学科,两个省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六个学系:数学系、电子与电气系、光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开设九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源与照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土木工程。其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光源与照明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同时,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
师资结构: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7人、副高职称教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入选国家级“千人计划”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级“千人计划”1人、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3人。
教学平台: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环境和条件,其中省重点计算机虚拟仿真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验室建设项目6项,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实验室建设项目15项,拥有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4个。
科研平台: 学院具有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航空航天金属导管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学院共组建7支学术团队,同时建立了8个校级研究所,已初步形成服务于龙泉青瓷产业、开发区滚动功能部件产业、缙云带锯产业的机械学科团队,服务于山区地质灾害治理土木学科团队,服务于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林业病虫害AI识别、无人机应急的计算机学科团队。
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共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
招聘计划:
序号 | 学科 | 专业及研究方向 | 人数 | 学历、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引进定位(岗位) | 备注 |
1 | 数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 4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博士副教授) | 学科带头人 |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 | 1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
3 | 电气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博士副教授) | 学科带头人 |
|
4 | 通信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物联网 | 1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6 | 光学工程、电气工程 | 光学工程、电气工程 | 2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7 | 物理学 | 物理学 | 2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有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或企业背景 (工作在商学院) | ||
9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 | 3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10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结构、桥梁与隧道工程 | 2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
11 | 数学 | 金融数学、统计学、大数据、数据科学 | 1 | 硕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双一流、211、985高校优先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 硕士研究生 | 不限 | 专任教师 | 本硕均毕业于双一流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优先 |
13 | 机械工程 | 3D打印、自动控制、数字建模 | 1 | 硕士研究生 | 不限 | 教辅岗位 | 省重点实验室 |
一、招聘待遇:
人才层次 | 购房补贴(万元) | 安家补助(万元) | 科研启动经费(万元) |
|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
高端领军人物 | 面议 |
| |||
学科带头人 D1类 | 100 | 20 | 12 | 30 | |
学术带头人 D2类 | 75—95 | 20 | 8 | 20 | |
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E1、E2、E3类) | 50—85 | 20 | 4 | 10 | |
丽水市其他人才政策 | |||||
1.若入选国内外顶尖人才的给予300万元奖励,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入选省级引才计划的给予1:0.5配套奖励。 2.在丽工作或创业满三年,可参加丽水市“绿谷英才”(特级专家、领军人才、精英人才和优秀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申报。 3.享受人才津贴,对纳入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支持计划的创新创业人才,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人才津贴,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 3 年内给予每人每年 1.2万元人才津贴,全日制本科生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人才津贴。 4.与丽水市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给予10万元/人-35万元/人的购房补贴。 | |||||
其他说明: 1.购房补贴一般分两次发放,第一次在人才入编且在我市购买商品房后按市政府有关规定发放,剩余部分在人才服务期内第一聘期业绩考核后发放。安家补助和科研启动经费在人才入编后发放。 2.引进人才购房前,学校即可提供过渡性住房或租住市人才公寓,具体标准和要求根据市政府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博士引进前三年享受副教授工资待遇,三年期满后按聘任的岗位获得相应的岗位等级薪酬。 4.D2类、E类人才购房补贴标准,其中20万元为引进五年业绩考核“优秀”后发放。 5.夫妻双方均属人才引进对象的,双方均可享受全额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 |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专业相关方向 | 紧缺程度 |
1 |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光学工程等 | E1 |
2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 E1 |
报名及联系方式
(一)学校网址:http://www.ls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邮编:323000
(二)联系人:陈院长 周老师
联系电话:15925723377 0578-2299331
邮箱:gxy@lsu.edu.cn yhchen06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