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优秀个人案例: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发稿时间:2021-04-08浏览次数:38

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3班  陈美怡

  • 实践时间

 202122日 —— 202128

  • 时间地点

福建省厦门市胡里山炮台

  • 实践概况

 22-4日,利用网络搜索以及询问周边老人有关厦门市红色地点的罗列,确认重走地点为厦门市胡里山炮台;

 25日,查找胡里山炮台有关资料和历史事件;

 26日,来到胡里山炮台,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留影及录制视频介绍;

 27-8日,制作并发布有关推文,修建图片,剪辑视频;

  • 实践体会

二月的厦门,晴空万里,没有飘雪,没有厚袄,仿佛寒冬从未存在,迎着温暖的海风,我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景区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

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

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走进胡里山炮台的大门,看到景区里遗留的一尊尊大炮,来时游玩的心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内心的震撼,这一刻,我仿佛置身战场,身旁净是尸首,敌我双方的炮台将我包围,两边的军人们大声呐喊鼓气,冲向敌人,拼命厮杀……那是个怎么样的时代啊,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石凳那样大的炮弹落在地上,轰然爆炸,隐藏在炮弹内部的钢刀飞速射出,所经之处,血肉横飞,这样的场景,让我不得不闭上眼睛不再继续想象。

走进展览馆,刻在石壁上的是部分烈士们的介绍及他们所在军队的英雄事迹。大量的图片、文字让我体会到了英雄们的壮烈气概。放置在展览馆中间的是当时敌军战舰的模型和从战场上遗留下的木板所制作而成的木椅。这些世纪前的物品仿佛跨越着时空与我对话,脑子里划过的是英雄们眼里的决绝和必胜的信心。我心中默念:安息吧,英灵们,如你们所愿,我们不再受人欺辱,中国强大起来了。

站在观望台上,看着海面上的雾气被风拂去,隐隐露出对面的金门,仿佛战火的硝烟散去,露出的是晴朗、明亮的天空。我永远无法忘记,我们如今的安宁生活是用中国战士们鲜红的血肉换来的!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让我们深深缅怀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坚定不移的把党的红色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祖国未来的接力棒将由我们传递,我们不能辜负烈士们流下的鲜血,要争取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 实践剪影